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与湘鄂两省六县市交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农耕为主的土家族人民分布于8个乡镇,山大人稀的特点让“家园共育”工作显得格外复杂。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
(一)“家园共育”逐渐被重视
近几年,从我所接触到的家庭对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所反馈出的参与程度来看,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和关心幼儿教育。“家园共育”也成为了学前教育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家园共育”的两大瓶颈
一是教育观念老旧 农村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型父母,他们长年累月的劳作,没有机会获得最前沿的育儿资讯,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引导,往往出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子观,“三岁开始就要学知识(拼音、数学),不然小学跟不上”的传统亲子观和超前学习方式,与科学的育儿观相违背。另一类家长,把孩子的成长是放在首位,但把关注的焦点却全部集中在学校教育上,认为将幼儿送至幼儿园,那么全部都是幼儿园的责任,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都应该在幼儿园养成,幼儿教育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她们全然不知孩子的成长需要三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携手完成。
二是教师缺乏科学育儿指导能力和沟通技巧,2016年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科学指导的前提是教师足够专业,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缺少现场沟通技巧,沟通迟缓,就会让刁钻的家长牵着鼻子走,在农村许多幼儿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看着伤心、听着痛心。长此以往,便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阻力,更不要提“家园共育”四个字。
二、我们的做法
针对以上现状分析得出:解决目前农村“家园共育”困境需要借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沟通新途径,解决了家园沟通难题,促进了共育发展,提升了幼儿品质。
(一)筛选信息技术平台
为了让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新型的家园网络互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近几年我们结合在园家长的实际情况,选定了一些常见的沟通方式和家园互动平台:qq、微信;掌通家园平台、钉钉、园公众号、美篇、微课、码书等。便于及时、快捷、可视化的进行互动沟通。
(二)沟通由线下转向线上
3——6岁的孩子,家长最放心不下,每天都有好多的话题想与老师交流,同时教师工作强度大,不可能个个线下交流,于是班级微信和qq群以及专用平台应运而生,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颇受家长和教师欢迎。这种沟通方式也是最常见的,每天的信息量巨大。例如:小班孩子初入园,家长和幼儿情绪焦虑,如何缓解?如何引导家长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平台起了重要作用。入园前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关于“入园焦虑”的文章,告诉家长什么是入园焦虑期,以及面对入园焦虑期家长应该怎样做。入园第一周,教师积极连线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将幼儿在园照片单独发送给家长,告知家长幼儿在园情况,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寻求家长的信任,便于后期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正是因为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主动沟通,拉近了家园距离,后期家长面对育儿困惑,也愿意通过平台和教师像朋友一样进行沟通,就这样,通过线上沟通,顺利帮孩子们度过了“入园焦虑期”。
(三)共享教育信息资源
一是利用掌通家园平台适时发布教育信息资源,让家长了解最新育儿资讯,学习科学育儿方法,实现教师家长先成长,以便形成合力促进幼儿成长。
二是远程开放家长学校,实时传递育儿资讯。2018年开始,由县教育局牵头,引进北京三宽家长学校,每周一期开展线上家长育儿知识培训,每学期一次入园家长疑难问题解答,促进全体家长科学育儿、亲子有效互动等方面的整体提升。
(四)云端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2020年春季,受疫情影响,我们改变教育模式,全部通过平台进行线上游戏指导和互动分享。针对家长难题,推送科学育儿指导;针对儿童年龄和家庭情况,推送各类游戏方案;针对传统活动,我们推送互动分享;针对毕业典礼,我们推送云端相册。每一次活动,家长都积极响应,线上互动。孩子在分享中成长了,家长在配合中愉悦了。
(五)码书记录幸福时光
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许多都是留守儿童,长乐坪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想了许多办法,运用技术手段——码书,记录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和幸福时刻,然后推送给家长,让留守孩子的家长通过扫码即可关注到成长中的孩子、活动中的孩子、思念中的孩子,好多家长因为通过码书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表现,而选择放弃远离亲情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发展产业,更多的把精力放在陪伴孩子成长上,孩子幸福了,家庭幸福了,乡村也更加美丽。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手机不仅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更充实了家校共育之路,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的沟通难题,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呵护下得到了茁壮成长。